简介

八千里路云和月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八章 童年的记忆
上一章 返回目录 加入书架 下一章

陈启明回来的时候刚好是中午,村子的人都在睡午觉,太阳热的要命,本来就干旱的山头腰此时寂静的没有任何声音。

也不是没有勤劳的,陈启明背着包沿着村里道路缓缓步行,中途正好碰到了同班同学李文亮他爹李大水,李大水手里牵着两头羊,刚从西海村回来,他去让羊喝水了。

“哎,这不是启明吗?启明你回来了,大学毕业了,是不是没有找下工作呀,哎呀,现在工作难找呀,听说有的大学生,毕业就拿一千多,不知道啥时候才能挣回来学费钱,幸好我们家文亮没有上学,现在每个月拿三千多。”

有城不是大城市,只是个县级市,在有城市拿个三千多的工资还真不错,要是在大城市,三千元吃馒头渣都不够吧。

陈启明只是想了想,没有想到李大水一开口就这幅炫耀的腔调,他是来扶贫的,不是来跟人抬杠来了,思想上的贫穷才是真的贫困,改变了意识才能改变现状。

”要不我让文亮给你找个活。”李大水见陈启明没有说话,估计是被他的话噎住了,“瞧你细皮白嫩的,干啥好呢?”

“大水叔,工作的事情我自己找吧,就不麻烦你了。“陈启明笑道。

“那行,叔先走了。”李大水扔下一句话,哼着歌一摇三晃背着手牵着两只羊踩着自己一双破拖鞋转身就走了。

陈启明是农村人,什么人说什么话,记忆犹新,李大水从来没有看起过他爸,那是什么难听话都讲过的,为供两个孩子上学,去城里要饭,能被人看起,那就日了怪了。

陈启明摇了摇头,叹了口气,他是党员,得有党员的觉悟,他是带着使命来的,既然答应了崔福来和张如东,那总不能说话不算数,穷山恶水出刁民,有一定的道理,但是他不敢说。

陈启明走着走着,就到了自己曾经读书的小学校门口,“山头腰小学”白板黑漆几个大字依稀辨认的出来,里面的教室还是十几年前的老教室,破败不堪,从他的位置可以看到屋顶已经塌陷了下去。

操场还是那个老操场,全是土,跑个步尘土飞扬的,一圈跑下来,鞋里和裤腿里面全都是土。

想到这里,陈启明笑了,那个时候,他穿着一双破布鞋,大脚趾那里总是破着个洞,每次跑步下来,一走路总能漏出一窝土,那个年代,每个农村孩子都这德性。

操场的中央有一面国旗,鲜红鲜红的,陈启明想着,自己小时候也曾经站在这个红旗下,仰望过红旗一点一点升到旗杆顶部,戛然停住,然后随风飘起来的感觉,不知道咋的,那个瞬间,他有些激动。

陈启明很快想起了以前的事,想起了自己的语文老师王迈,他是一名没有教师资格证的乡村教师,尽管卑微,却几乎用尽了自己的全部知识来教育着这个村子里面的一代又一代。他没有钱的概念,每个月就拿着四五百的生活费,到现在应该十多年了吧。

“王迈老师还好吧,是不是还在教书。”

陈启明这样想着不由自主地迈开脚走进了学校的大门,农村学校的大门就是两垛砖墙,更没有人看门,学校都破成这个样子了,还要看门的干啥。

陈启明依稀记得王迈的办公室,进了学校门口,靠着门边上有一排砖房子,以前他上小学的时候,这些房子都是给老师住的,他猜想现在依然是给老师住的。

陈启明很快走了上去,敲了敲记忆中的办公室,开门的正是王迈,王迈已经老了,曾经乌黑的头发已经变得花白。

“王老师,你好,我是陈启明。”陈启明有些激动,他说话的时间看了一眼宿舍里面,原来的教室宿舍都打通了,变成了教室,此时的教室里稀稀拉拉坐着四五十个学生。

陈启明记得自己上小学的那会,全校有五六个班,总共二百多名学生的,现在怎么就剩下这点学生了,而且四五十个学生还年龄大小不一,被分成了几个小班。

“这不是启明呀,听说你上大学了,这是毕业了吧。”王迈的眼睛里有些激动,他仔细看着眼前这个学生,以前个子还是一丁点,现在长成一米八的大高个了,看上去还很阳光,至少好几年没有见了。

陈启明上小学在这里上,到了初中,就去南唐乡上了初中,高中就得去有城,听王迈这样讲,陈启明有些惭愧,一转眼,有十年没有来过这个学校了,也没有见过这个王迈老师了。

在记忆里,最让他感动就是这个王迈,作为一个民办教师,他总是害怕自己教不好学生,误人子弟,也正因为这样,王迈工作总是很敬业。

“毕业了,我回来了,回村里来了,再也不走了。”陈启明微笑着说道。

“回村里了,再也不走啦,这是为啥?”王迈有些不理解,同时他看到了陈启明伸着个脑袋往教室里面看。

“这,这是怎么回事?”陈启明没有回答,而是问了一句。

“那些教室都快塌了,学生在里面上课,已经不安全了,我找人就把原来教师的宿舍给打通了,自从山头腰没水了,教师也都走光了。”王迈叹了口气说道。

“啊,怎么会这样?”陈启明听后吃了一惊,“那乡里没有再派过老师来。”

“哎呀,启明呀,这都好几年了呀,这个学校现在已经撤了,咱们村的孩子都去乡里联合小学去读书了,这些孩子都是不上学的,年龄小又啥也干不了,他们的父母就想让这些孩子多认几个字,我呢,闲着也是闲着,就帮着带带孩子。”

说起教孩子识字,王迈又像变了个人似的,投身教育,无怨无悔,虽然不能桃李满天下,至少他付出了自己全部的心血,这样的特困村还走出了像陈启明这样的一个大学生,他觉得他是值得。

“我一定会解决这个问题的,让学校的生源再多起来,改变贫困不仅仅是口袋里钱多起来这么简单,还有文化上改变,乡村风气的改变。”任重而道远,陈启明心里想着,从山头腰去乡里读书,要走一百多里地,先走到一个村的柏油路上,然后做拖拉机再坐大巴车才能到,如果把山头腰的小学重建,也就不用走那么远了。

喜欢八千里路云和月请大家收藏:(m.106xs.com)八千里路云和月106小说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上一章 返回目录 加入书架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