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

狂野北美1846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827章隔着一个大西洋(2/2)
上一页 返回目录 加入书架 下一章

由此产生了大量阿拉伯奴隶,随后被分解卖到了云中省以及其他地区,尤其是年轻阿拉伯女人特别受欢迎。

经历“约旦事件”后,整个约旦省的人口从九十余万下降到67万余人,随之而来的就是苏伊士城的近10万华裔移民大举进入,形成了新的家庭结构。

面临着欧洲大战的严峻形势,英法等国对“约旦事件”明智的选择了闭嘴。

而大唐帝国迅速在西奈半岛集结重兵,以实际的行动支持联军收复伊拉克和叙利亚,就是大唐帝国的反馈。

最终牺牲的,就是约旦地区的阿拉伯部族利益。

李察对半岛总督陈举恩,红海军区司令长官李明华中将的坚决举措表示赞许并且给予了极高评价,认为;

“这是一项彻底改变地区形势的坚决行动,有利于约旦地区的长治久安,希望能够坚持不懈的保持下去。”

画外音很清楚;

要利用当前有利的国际形势采取严厉的镇压行动,以最有效的手段促成民族融合,促成全面的华裔化。

包括那些阿拉伯俘虏可以组织起来当炮灰,马上不是要打奥斯曼和德国人吗?

这些阿拉伯炮灰组织起来,用来进行阵地进攻和城市战再好也不过了,全都是消耗品。

大唐帝国在北美扩张战争中就经常运用这样的手段,早已经熟能生巧了。

至于因为战争和清洗多余出来的阿拉伯妇女,可以完美的融入到华人家庭中,华人家庭可以一夫多妻嘛。

虽然华人小伙子压力大了些,但为了种族传承和繁衍也没办法。

只有这样,才能最快程度的消除种族和宗教烙印,在整个约旦省全面推广华人化和国语话,彻底改变该地区的底色。

约旦地区位置非常重要,安曼距离西北方的地中海只有103公里,约旦北端的地区距离最近的海法只有58公里,机动兵团两个小时就可以抵达。

该地区是传统的奥斯曼帝国辖区,但是英法等国的影响力渗透严重,尤其在当地的阿拉伯部族上层,很多子女都在伦敦或者巴黎接受过教育,天生亲近英法等国。

所以,“约旦事件”是通过流血暴力行动彻底斩断了英法等国的影响力,清洗了当地阿拉伯部族上层,为今后的统治打下牢固基础。

英法等国冷不防的吃了这么大的哑巴亏,如今也只能默默品尝苦果。

在与大唐帝国结盟的大前提下,不至于因为这些小事而翻脸,但肯定悄摸摸的在小本子上记了一笔。

经过70余年的发展,大唐帝国咄咄逼人的扩张风格已经形成了鲜明烙印,在殖民统治方面,也形成了自身的独有风格。

大唐帝国的殖民统治与法国在北非阿尔及尼亚更类似,愿意大手笔的投资殖民地区,愿意大规模移民,设置殖民机构直接统治,而不是英式或荷式的间接统治。

唯一不同的是

大唐帝国拥有更充沛的华人移民资源,能够迅速促进新殖民地国语化,华人化和本地化,形成牢固的殖民基础。

而不是像英、法、俄、荷、比、西等欧洲殖民大国贪多嚼不烂,始终无法彻底消化殖民地,最终导致满盘皆输。

大唐帝国的殖民政策核心就是华裔化,国语化,由帝国直辖或皇室分封,形成紧密的统治阶层。

不管是大唐帝国王公贵族,还是次一层的地主,牧场主,种植园主阶层,商人及工厂主阶层,全都紧密围绕在大唐帝国皇家统治基础上。

他们的荣耀,他们的土地传承,他们的全部身家全都依赖于大唐帝国一直以来的封建分封和承认。

没有了这一基础,一切都是镜花水月。

所以,大唐帝国的统治基础形成了严密的封建阶层,从皇室到藩王,从大贵族到小贵族,从地主阶层到依附于皇家和帝国资本的企业家及工商业者,莫不是如此。

而大唐帝国日益扩大的中产阶级,是整个帝国稳定的核心。

在大部分帝国民众感到幸福的时候,就不具有推翻现实皇权的基础。

这一点,是大唐帝国皇权强于沙俄帝国,奥斯曼帝国,奥匈帝国和德意志帝国的地方。

如今的沙俄帝国政权已经轰然倒塌,奥斯曼帝国和奥匈帝国在风雨中摇摇欲坠,德意志帝国咬着牙在苦苦挣扎。

大西洋另一侧的大唐帝国风景这边独好,虽然卷入了战争中,但北美本土,南美各藩国和海外各省几乎感受不到这种战争的冲击。

主要在场在欧洲呢,与大唐帝国有什么关系?

喜欢狂野北美1846请大家收藏:(m.106xs.com)狂野北美1846106小说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上一页 返回目录 加入书架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