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

春秋战国之历史模拟器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44章 郑国灭郜
上一章 返回目录 加入书架 下一章

周桓王7年,鲁隐公10年,公元前713年。

秦国东进,继击败荡社后,又在秦伯三年与亳战,亳王奔戎,遂灭荡社。前来支援荡社的亳王被秦师击败,出奔戎地,秦国遂灭荡社。秦国顺利东扩,三庶长的威望更胜。

秦国在西方击败亳王,而东方的大战也在孕育中。

十年春,王二月,鲁侯会齐侯、郑伯于中丘。癸丑,盟于邓,为师期。

不知不觉中,鲁侯息已继位10年了。自鲁惠公末年,鲁宋黄之战后,鲁国还没有与大国之间的大战。五国伐郑的那次也只是公子豫的私自行动。而现在,鲁侯继位10年,终于要大举出动了,对付的还是当年的宋国。

二月鲁侯在中丘会见齐侯禄父、郑伯寤生。二月二十五日,在邓邑结盟,决定出兵日期。

去年冬郑伯为抵御北戎,没能参与齐鲁的防之会。而今年二月,郑伯莅临,三人在防邑以东的中丘邑相会。随后又在鲁国邓邑结盟,约定了三国伐宋之期。

同时以王命通告诸国。宋国自不必说,郑国、鲁国、齐国是伐宋主力。而蔡人、卫人、郕人不会王命。卫国是瓦屋之盟前,宋公与夷先会卫侯晋,并给予了贿赂,这次卫侯晋又站在宋国一边,并不给齐侯面子。而郕国在卫国公子州吁之乱中入侵卫国,在次年被卫师报复。蔡国是蔡侯封人2年,蔡宣侯去世3年了,蔡国已不跟陈国一致,继续加入宋卫联盟。而陈国、邾国都没有大动作。

战争进行的很激烈。鲁国公子豫[字羽父]首先出发。公子豫长期出兵作战,很可能是三卿中的司马,司马又称司武,掌管军事。

夏五月,羽父帅师先会齐侯、郑伯伐宋。

六月戊申,鲁侯会齐侯、郑伯于老桃。

壬戌[初七日],鲁侯败宋师于菅。

庚午[十五日],郑师入郜。

辛未[十六日],归于我。

庚辰[二十五日],郑师入防。

辛巳[二十六日],归于我。

秋七月庚寅[初五日],郑师入郊。犹在郊,宋人、卫人入郑。

蔡人从之,宋人、蔡人、卫人伐戴。

八月壬戌[初八日],郑伯围戴。

癸亥[初九日],克之,取三师焉。

九月戊寅,郑伯入宋。

冬十月壬午,齐人、郑人入郕,讨违王命也。

从时间上看,这次大战很是激烈,尤其是六月,郑齐鲁同盟在宋国攻城略地,七月宋卫反击郑国。八月郑伯于戴国俘虏了宋卫蔡三国之师。至此郑齐鲁同盟奠定了胜局。

六月初戊申,鲁侯与齐侯、郑伯会于老桃。这个老桃即桃邑,位于鲁国汶水之畔,鄣国对岸。

鲁国的疆域呈哑铃状,北界汶水、泰山,东临沂水,又沿东蒙山沿洙水、泗水收缩,西南至菏水,西界大野泽。东部广大占据了近半国土,西部大野泽区域也不小,唯有中部汶水与泗水之间一条走廊。

曲阜位于泗水之畔,而中部之中有洮[táo]邑,洮邑西北,汶水南岸亦有洮邑,又名桃[táo]邑,即老桃。桃邑再往西北,濮水、济水之间有桃丘,又名桃聚。当地有桃林,传为黄帝生于寿[táo]丘。寿古与桃同音,取桃实延年益寿之意,有“献桃祝寿”“桃养人,杏伤人,李子行里抬死人”之说。

因此桃丘、桃聚又名寿丘、寿聚。寿字的“涛”、“梼”、“焘”等皆为“桃”音[táo]。此后寿字逐渐别为寿[shòu]音,桃丘为寿丘,后为寿张。桃丘在桃邑西北,为齐国所有,而桃邑在汶水南岸,鲁国所有,即为老桃。

六月初七日,鲁侯已率大军从中部桃邑、曲阜沿洙水经鲁西,越过菏水,在菏水以南,鲁国的费邑、极邑等地向宋国进攻。在菅[jiān]地击败了宋师。

菅地是北有宋国防邑,南有宋国单父邑,宋灭单子国所置,西有宋国附庸郜国,菅地近于三邑,东边稍远便是鲁国极邑。

鲁侯在菅地大败宋师后,郑师乘机攻入了附近的郜国、防邑。都在次日移交给了鲁国。君子谓:“郑伯于是乎可谓正矣。以王命讨不庭,不贪其土,以劳王爵,正之体也。”

郑伯这样做,可以说合于正道了。用天子的命令讨伐不来朝觐的诸侯,自己不贪求对方的土地,而用来犒赏响应天子号召的上爵之国,这是得到治理政事的本意了。

在君子的社会舆论中,郑伯没有将郜国、防邑据为己有,而是让与鲁国,是尊崇鲁侯的爵位高于郑伯,鲁国又为诸姬之长。同时谦让,以鲁侯为首功,乃是推功上爵的谦逊表现,是正道的光。

但实际上郑伯夺取两邑,是在鲁侯击败宋师之后,是捡漏了。首功实实在在是鲁侯的,只是郑伯抢在鲁军前一日攻占了两邑。郑伯要是不让,两国很可能要争执起来。

二是郑伯为了拉拢鲁国,故作大方,慷人之慨,用宋国的附庸与领地来拉拢鲁国。郑国与宋国仇恨深种,两国又鸡犬相闻,离得太近。所以郑伯要拉拢鲁国一起对付宋国。

三是郜国、防邑,乃至菅地都与鲁国极邑相接,这里是宋国北境,与鲁国菏水以南的领地连成一片。而与郑国不接壤,郑国要治理当地的宋人,独自防御周围的宋师,有点困难。而换成鲁国就容易得多。

当然,在舆论上,是郑伯推功上爵,由此得到舆论的赞赏。相比之下,被灭亡的郜国反而无人关注了。

郜国,亦是姬姓,为文王十一子郜叔硕父的封国,位于菏水以南,与泗水以东的滕国一般,都有屏藩周室,镇抚东夷,助鲁监宋的责任。菅地菅邑亦为郜国所有,郜国又分郜邑为北郜、南郜。至春秋时,郜国、滕国皆为小国,后宋国北上,灭单子,附庸郜伯,取菅邑、防邑,以极国、茅国为附庸。

郜国沦为宋国附庸,改郜伯为郜子,郜国之宝,开国主郜叔硕父的郜史硕父鼎被宋国取走,置于商丘。而今随着郑师入郜,又归郜于鲁,郜子连最后的郜邑都丢失了。

郑伯得灭郜之名,鲁侯得郜邑,齐侯迁部分郜人于卢邑以北。于濮水入济水处置郜邑,又称禚邑。郜子居商丘,后随郜大鼎入鲁,为鲁国附庸。郜国之后以国为氏,是为郜氏,即为告氏,散居宋、鲁、齐三国。宋国后有大夫郜延年。

【完】

喜欢春秋战国之历史模拟器请大家收藏:(m.106xs.com)春秋战国之历史模拟器106小说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上一章 返回目录 加入书架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