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

八卦九灵十诛天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39章 牵魂引(1/2)
上一章 返回目录 加入书架 下一页

第二日,第二魂海之内的第一分身,数度尝试感应空气之中是否有灵气的存在,结果当然如预料般做了无用功。

在四象灭绝大阵笼罩之下,这方天地哪里有什么灵气!

想来汇川河与蓝色竹林之中各自蕴含的血气与魂气,定然与双亲是体修、魂修的手段有关了。

眼下,这法修的计划怕是不得不暂时搁置了。

三日之后,覆盖上一层浅薄积雪的蓝色竹林空间之中,青石台之上。

魂修本尊正将全部心神都沉浸到双腿之上厚厚的兽皮书之上。

顺着长弓狱的目光所凝之处看去,兽皮书上赫然写着“牵魂引”三个较大的字体。

三个大字下方,是密密麻麻的蝌蚪状小子。

书页的最中央,却是绘有一带有利刺的鱼钩状图案。

鱼钩弯曲的内部,细数之下竟有九道锋锐的利刺,备有“九刺引魂钩”的字样!

前两日,母亲夜月雪就将这“牵魂引”魂技的修行之法进行了详尽的讲解。

所谓“师傅领进门,修行在个人”,告诫长弓狱细细体悟琢磨之后,夜月雪就任由儿子自己倚靠自身的悟性去修炼了,似乎在着意培养儿子独立修行的能力。

魂技,是战技所包含的体术、魂技、法术三大战技体系之一。是将魂修者的战斗实力提升到巅峰的关键。

功法如内力,战技似兵弓。

有了强大的魂技配套,魂修者强大的魂力就有了统帅,方可以如臂使指地发挥出魂力的全部威力。

作为摄魂诀的秘术之一,这牵魂引具有神鬼莫测的威力。

不仅能伴随境界的提高而相应提升其威力,还是世间少有的集攻守于一体的魂技。

众所周知,魂修者可以掌控魂域,可以将魂力延伸至十倍于魂域的感知域。

而这种掌控与感知,多多少少具有被动接受的意思,少了主动出击的意蕴。

平时修行之时还好,一旦与人对战,这种掌控与感知受到争夺与干扰,其效用就将会大打折扣。

而有了这牵魂引,则会大有不同。

战斗之时,施展牵魂引秘术,于自身可以主动加速争夺魂力的速度。

于对敌,可以干扰其吸收魂气补充魂力,形成对外界魂力争夺的绝对优势,越战越勇。

此外,这牵魂引的强大之处还在于,能对敌人魂魄生出一股牵引之力,引起对战之人魂魄不稳。

据母亲所言,将此术修行到高深之处,甚至可以勾魂引魄,将敌人魂魄钩离出体……

同理推之,日常修行之中,运行牵魂引的法门,可以大大加强对魂域与感知域的控制,加速对周遭魂气的牵引,大大加快修行速度!

更加难能可贵的是,牵魂引入门之后,可在脑海中以凝成魂钩。

魂钩一成,离体而出后可以突破感知域的极限,将魂力延伸到更远之处。

虽然只能小范围短时间感知,却在感应敌人气息,探寻魂气天材地宝方面有绝佳的效果。

当然,修习这强大神秘的牵魂引秘术,不仅条件苛刻,更需修行者忍受残忍的勾魂之痛。

也就是兽皮书上备注的——“欲引之必先自引“的含义了。

首先是——这条件的苛刻之处。

要想习得这牵魂引秘术,首先得凝聚魂钩。

而这魂钩的凝聚,又必须以九头摄魂婴真魂魂眼之魂血为引,还需具备魂力属性之物为载体,方能凝成。

成型后的魂钩,会伴随着魂修者自身境界的提高在魂钩上凝成魂刺,极强者可修炼到“九刺引魂钩”的圆满境界。

换言之,这牵魂引的修行,必须首先具备九头摄魂婴一族的血脉,并且真魂要强大到能剥离魂眼之血方有可能。

同时,要寻得那作为魂钩载体的魂力之物。

然后是——要忍受常人所不能忍的勾魂之痛。

大道有阴阳,阴阳有平衡,世间一切万法无不受到平衡之道的影响。

要想拥有牵引钩动他人魂魄的能力,必须首先操控钩动自身魂魄。

欲引之必先自引,只有在对自己魂魄的无数次的牵引钩刺之中,才会将牵魂引秘术休息成功的可能。

牵魂引秘术的施展,是以引魂钩为基础和载体,第一步就是要凝聚引魂钩。

欲凝成引魂钩,有两样关键之物。

第一是之前提的九头摄魂婴真魂魂眼之血,第二是一丝蕴含魂力的天地属性之物。

魂眼之血最为关键,不过好在自身具备,吃些苦头即可从真魂魂眼中剥离。

而所谓蕴含魂力的天地属性,是诸如金、木、水、火、土、风、雷等自然万道,在大道的天地造化或者人为干扰之下融入了魂力后形成。

体、魂修行者以自身真血、真魂为根基,修行血气、魂气,往往会借助天地间蕴含血、魂之力的自然万道与血、魂相合,以增强自身血、魂之力的威力。

就以这牵魂引为例,第一等蕴含魂力的天地属性自然是魂修视为瑰宝的魂火了。

如若能够引入一丝天地魂火之力,同真魂魂眼之血结合,其凝聚的引魂钩就具有了炙烈的火属性,威力非同小可。

只是在这冷寂苦寒之地,又哪里能够寻得那聚天地魂力精粹的的魂火呢?

无非是痴心妄想罢了。

环顾四周被浅浅积雪覆盖的蓝色竹林,长弓狱将魂力外放,默默运行起牵魂引秘术,试图寻找周遭是否有一丝蕴含魂力的天地属性之物。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喜欢八卦九灵十诛天请大家收藏:(m.106xs.com)八卦九灵十诛天106小说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上一章 返回目录 加入书架 下一页